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
Education changes destiny, funds achieve dreams
教育改变命运,基金成就梦想
携手教育基金会,共绘知识蓝图

回顾“十三五”:坚持固本强基 推进人才强校

时间:2020-11-16 来源: 作者: 点击:

“十三五”以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学校“十三五”规划要求,大力实施人才固本强基战略,大力推动学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进一步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增强学校总体实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人才队伍。

全力推进人事改革,制度体系趋于完善

不断完善人才工作顶层设计,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制定实施《云南师范大学高层次高水平人才引进方法》《云南师范大学“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云南师范大学岗位履职考核办法(试行)》《云南师范大学绩效工资分配办法(试行)》《云南师范大学岗位聘用制总则》《云南师范大学联大学者奖励办法》《云南师范大学进人程序及管理办法》《云南师范大学教职工攻读学位和进修访学管理办法》《云南师范大学非事业编制人员管理办法》《云南师范大学职称评审管理办法(试行)》《云南师范大学高级专家延时工作管理暂行办法》《云南师范大学教职工探亲待遇管理办法》等文件。



外引内培频频突破,数量质量显著提升

2016年以来,学校引进高层次人才30人、博士191人,新增特聘教授12人;124名教师在职考取攻读博士学位,79人获得博士学位,2人入选“西部之光”。通过外引内培,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由511人增加到768人,比例由28%上升到35.16%;在读博士由119人增加到173人。

加大高层次人才建设,师资力量日益雄厚

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新增3个省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引进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新增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1人,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32人,省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1个,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92人,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9人,省技术创新人才1人,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3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云南师范大学“联大学者奖励”杰出人才3人、拔尖人才3人、青年英才8人。




博士后稳步推进,人才洼地聚集初显

新增3个省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育学”、“光学工程”、“中国史”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12人,出站12人(含2016以前入站人员),现有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11人。

职称评审规范开展,指标结构增长显著

2017年底我校获得教授职称评审权,2018年组建云南师范大学教授副教授评审委员会,2019年组建教授副教授评审委员会、职称评审监督委员会。新增正高级职称113人,副高级职称242人。目前学校正高级职称教师328人,副高级职称654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由39.10%提高到44.96%。

岗位设置持续优化,结构瓶颈得以破除

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政策,优化岗位结构设置,在专业技术高职岗位比例上取得新突破,现有正高级岗位396个,占学校岗位总量的15.55%,副高级岗位912个,占学校岗位总量的35.81%。新增10位专业技术二级岗人才。

改革人事薪酬制度,教职工待遇持续提升

全力保障民生,改革人事薪酬制度,形成能上能下的动态机制、能进能退的淘汰机制、奖优促勤的激励机制,坚决破除大锅饭铁饭碗的思想观念,树立绩效工资与考勤挂钩、与考核挂钩、与业绩挂钩的良好导向,奖勤罚懒、重实绩、重贡献的激励机制深入人心。

(人事处、发展研究中心 供稿)

图文转自云南师范大学官网



云南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地址:呈贡主校区·呈贡区雨花片区1号

邮编:650500

滇ICP备05001257号

基金会微信公众号

校友会微信公众号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