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
Education changes destiny, funds achieve dreams
教育改变命运,基金成就梦想
携手教育基金会,共绘知识蓝图

赓续文脉 铸魂育人 推动党员教育培训走深走实

时间:2025-03-29 来源:云南师范大学官网 作者: 点击:

云南师范大学党委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考察调研学校西南联大旧址时的殷殷嘱托,突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主线,持续推动党员教育培训走深走实,为学校“双一流”创建、服务教育强省建设提供思想政治保证和能力支撑。

发挥资源优势,推动党员教育培训有声有色、提质增效。一是用好红色资源。发挥西南联大旧址作为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的育人功能,讲好西南联大教育救国故事,探索形成“唱1首校歌、听1场讲座、读1部书籍、看1部纪录片、参观1次博物馆、参与1次现场教学”的“六个一”培训研学模式,近5年来,完成现场教学及校内外宣讲630场次,2024年参观学习人数达120万人次。二是开发精品课程。建立由190余名领导干部、专职教师、基层干部等组成的师资库,持续培育开发精品课、特色课,常年提供“菜单式”个性化课程。编写《西南联大教育救国》《闻一多舍生取义》教育读本,打造20余门校本精品党课、微党课,《西南联大与现代中国》入选国家级一流线上课程,全国155所高校5万余名学生选修。《歌声中的党史》等4门课程获评云南省教育培训“好课程”,师生联袂讲授的全国高校党组织示范微党课在共产党员网等平台播出。三是拓展教学资源。坚持把云南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科资源作为党员教育培训的有力支撑,用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国家级精品课,打造青马研习社、石榴籽学堂等一批党员教育培训品牌,持续加强党员师生理论武装。

创新机制载体,推动党员教育培训常态长效、精准赋能。一是完善常态化培训机制。健全落实“第一议题”、中心组学习、读书班、“三会一课”等日常学习制度,制定实施《党员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方案》等制度,在全校各院系优化设置29个分党校,构建个人自学、集中研讨、专家辅导、师生联学、校地共建的党员教育培训体系。2019年以来集中培训党员5.2万人次、基层党组织书记2100余人次。二是突出分级分类施策。制定党员、干部培训年度计划,针对教师、学生等不同群体党员,设计差异化课程,对党员领导干部突出提升政治能力和实践能力;对党组织书记突出提升专业技能和素质能力;对教师党员侧重课程思政和师德师风建设;对学生党员强化新时代青年使命担当。三是探索多元教学模式。融合实战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段,优化形成“专题辅导+现场教学+展示交流+答疑解惑”教学模式。依托云南省“智慧党教”系统,动态分析党员培训情况,提高教育培训精准性。发挥中央党校、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等优质资源作用,开展“线下+线上”“主会场+分会场”联动教育培训,以信息化技术赋能质量提升。

注重学用转化,推动广大师生党员扎根云岭、矢志教育。一是加强实践锻炼。将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衔接,用好各地红色场馆、校史馆、教育基地、历史遗迹等育人资源,组织党员师生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厂区等开展调研实践。连续8年选派52名研究生党员组成支教团赴鲁甸县龙泉中学、丽江华坪女高、华坪一中接力支教,获《中国教育报》报道。二是注重典型引路。作为云南教师教育排头兵、基础教育领头雁,每年选树一批优秀教师和长年扎根边疆教育的优秀校友,将他们的先进事迹纳入教育培训案例,编印《薪火》教育手册,用身边事感化身边人。三是强化作用发挥。充分发挥全国第二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云南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研究生党员支教团等的示范带动作用,让读书报国、矢志教育、到艰苦地方绽放青春成为越来越多云师青年的选择。每年约50%的毕业生扎根云岭教育事业,上千名公费师范生奔赴边疆地区任教,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云南基础教育贡献力量。


云南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地址:呈贡主校区·呈贡区雨花片区1号

邮编:650500

滇ICP备05001257号

基金会微信公众号

校友会微信公众号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