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
Education changes destiny, funds achieve dreams
教育改变命运,基金成就梦想
携手教育基金会,共绘知识蓝图

重走联大路 续写强国梦 |“蝶变三部曲”奏响金平教育最强音

时间:2025-07-30 来源:云南网 作者: 点击:

重峦叠嶂间,现代化教学楼与青翠梯田相映成趣;国境线上,琅琅书声与界碑旁的红旗共同飘扬。近年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正通过一场以“叠变”筑基、“迭变”强芯、“蝶变”育才为旋律的教育变革,奏响边疆民族地区践行教育强国战略的生动乐章。

“叠变”筑强基,新校新舍拔地起

滇南边陲层峦叠嶂,晨雾与山间的琅琅书声相融,位于中越边境的金平县在数十年间悄然“叠变”,谱写着教育强国建设的交响曲。

1992年,外交部定点帮扶的春风拂进这片土地,以“扶智”为犁深耕不辍,累计投入1.06亿元资金在边疆大地上全力构建覆盖学前至大学的全链条教育帮扶体系。面对山区校舍“破教室、烂桌椅、缺宿舍”的沉重现实,外交部33年来累计投入帮扶资金8480万元,实施教学楼、宿舍、浴室、食堂、运动场等222个基础设施项目改造建设,让钢筋水泥的骨架在群山间挺立,彻底刷新了孩子们的求学环境。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外交部精心构筑起“全周期助学屏障”,累计投入1955万元,资助了2万余名家庭困难学生,并通过助学、奖学、助教金、夏令营等184个项目,为寒门学子的求学之路兜牢了坚实希望。

“老师有401人,教学班有98个,这样的办学规模在红河州所有公办学校里排第一。”金平一中副校长陈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19年外交部募集300万元,地方政府配套600万元,荒地上建起了标准运动场,此外,“袖珍版”科技馆承担起边疆孩子触摸科学的窗口,始建于1979年的老图书馆在2023年得到红河州专项拨款200万元重获新生。

量变的成果清晰而实在。据2025年金平县政府工作报告,金平县2024年实施校舍“薄改”与维修改造项目65个,建成校园浴室43个;新增幼儿园3所,释放学前学位360个;恢复县一中初中部,新增城区初中学位600个。昔日摇摇欲坠的校舍已变为窗明几净的智慧校园,从濒临失学的贫寒学子淬炼成返乡建设的栋梁之才,金平县不断累积的硬件“叠变”夯实了边疆教育的发展基石。

“迭变”淬师魂,一师一品树高峰

硬件筑基的同时,金平教育正进行着一场以“强师”为核心的变革。这并非简单的师资补充,而是一场灵魂深处的“迭变”。

近年来,云南师范大学按照“金平所需、师大所能”原则,通过名师领航、分层培训、送教下乡等形式重塑边疆教育生态。针对英语薄弱学科,外国语学院教授侯云洁在红河州教育体育局支持下成立“侯云洁名师工作室”,累计培训中小学英语教师300余名,并通过183名教师的互访交流打破边疆教育封闭性。

一位在金平一中任教6年的本土教师——李德先老师,见证了帮扶带来的改变。“侯老师来了之后我上课比以往更有信心,以前我只想教好书,现在从侯教授那里我学到了研究型教学的魅力。”她认为帮扶团队不仅带来教学风格的革新,更点燃了教师的学术热情,“我曾排斥做课题,现在却主动研究读后续写和听力教学,去年我带队参赛获一等奖还发表了论文,这在过去根本不敢想象。”

在金平任教12年的陈云飞老师说道:“教育扶贫重塑了我的职业规划,我计划持续学习前沿理念,成为教育扶贫的建设者,帮助年轻教师的同时也为边疆教育贡献更多的力量。”

质变的飞跃令人振奋,从“输血”到“造血”,教师队伍在薪火相传与理念迭代中完成深度“迭变”。一支带不走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正在边境线上茁壮成长,成为提升边疆教育质量、支撑教育强国战略的核心力量。

“蝶变”育新才,云岭雄鹰展翅飞

量变筑基、质变强芯,最终催生出金平教育最华丽的“蝶变”——人才的全面成长与涌现。

2024年金平县第一中学教师获县级以上奖励41项(省级14项),政治教师陶维获得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说课比赛一等奖。在帮扶教师李伟超的指导下,信息技术教师谢航的课例入选2024年“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工作(学科课程类)“部级精品课”。

在焕然一新的校园环境中,在日益专业的教师引导下,金平学子的成长维度被极大拓宽。上海体育宣讲团、奥运冠军进校园“全员导师制”护航心灵成长,63名学生赴上海深度游学,李伟超老师创建的“电子制作STEM社团”引入无人机与3D打印机,为边疆孩子打开了触摸前沿科技、点燃创新梦想的窗口。学生们变得更加自信、阳光,综合素质显著提升。

曾经缺席网课的学生开始主动上线学习,曾经逃避数学的学生开始尝试独立推导,学生们收获的不只是解题技巧,更重要的是点燃了对自己的信心。在金平一中副校长陈栋看来,边疆教育最大的困境不是基础薄弱,而是“破罐破摔”的心理惯性。“与其强塞奥数题,不如先让他相信自己是解题人,当他说出‘让我试试’时,教育才算真正开始。”

蝶变的硕果鼓舞人心,曾经濒临失学的贫困学子得以完成学业,一批批接受了良好教育的青年选择返乡成为服务边疆建设的栋梁。教育成功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为金平县的乡村振兴和兴边富民战略注入了最核心、最持久的人才动能。

“叠变”筑基、“迭变”强芯、“蝶变”育人。金平县以边疆小城的实践完成了教育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再到“人”的升华的三级跨越。当更多“云岭雄鹰”从焕然一新的校园中展翅翱翔,金平教育“蝶变三部曲”已化作国家教育战略在西南边陲最昂扬的回响。

(作者:云南师范大学 刘振杰 张镇禧 周蓉 王雪妮 指导老师:代芳芳)


云南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地址:呈贡主校区·呈贡区雨花片区1号

邮编:650500

滇ICP备05001257号

基金会微信公众号

校友会微信公众号

Powered by